一元復始開新篇,萬象更新繪新圖。在虎年辭去、兔年來臨之際,向每一位汽院師生致以節日問候和新春祝福!歷史交匯形成新的起點,偉大事業奏響新的征程。2021年11月,學校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擘畫了未來發展藍圖,確定了實施“三步走”戰略、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發出了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進軍號,吹響了推進學校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局面的集結號,鼓起了錨定目標、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沖鋒號。
第六次黨代會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學校意義重大。一年多來,學校新一屆黨委始終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秉承“求是創新”校訓,弘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汽院精神,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真抓實干,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搶抓機遇,提質增效,著力破解發展難題,走“質量立校、科技興校、人才強校、特色揚校、依法治校、開放活?!敝?,有力推進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和“十四五”發展規劃,團結帶領全校廣大師生員工勠力同心,攻堅克難,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飽滿的工作熱情,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一步一個腳印向學校第六次黨代會確定的奮斗目標勇毅前行。學校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實現了新的跨越。
---我們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汽院人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學校始終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事業的全面領導,努力創造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師生的新業績。
把牢正確方向,突出黨建引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持續推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走深走實,舉辦處級、科級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輪訓班,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深入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入選十堰市實踐活動示范點,有關工作經驗在全市簡報和湖北日報刊發。強化黨建培優創新,獲批全國樣板支部1個,省級“標桿院系”1個、樣板支部2個;獲評市級“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學?!袄碚摕狳c面對面”省級示范點獲評優秀示范基地。
強化理論武裝,筑牢思想根基。不斷推進“思想引領、學習在先”機制建設,充分發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化、規范化。2022年在《中國教育報》《湖北日報》等刊發學校典型經驗、先進事跡文章240余篇。學校先后獲評十堰市文明單位、網絡文明傳播單位、十堰市優秀社科組織等榮譽稱號。推進正風肅紀,全面推進“1+5”清廉汽院創建,“五廉”創建和典型經驗做法被省紀委網站和《楚天風紀》刊發。
堅定歷史自信,樹立發展信心。開展“五秩風華 再啟新程”建校5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成功舉辦建校50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50年校史、校史館新展、校慶文創產品、校慶宣傳片、宣傳畫冊高質量完成,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為學校50周年校慶贈送三本著作并親筆簽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同志專門發來祝福信息,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友好單位關注、支持學校,“奮進汽院、大愛汽院”美譽廣為社會流傳。加強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領,扎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持續深化團學改革,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工作。2022年,學校先后獲得湖北省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200余項。王晴嵐榮獲“湖北省三八紅旗手”稱號,覃群獲“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稱號,葉慧、鄒春龍2名教師在省第八屆青教賽決賽獲得三等獎,校女職工委員會獲“十堰市婦聯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邱春正獲評“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13件作品獲在省教育廳關工委2022年“讀懂中國”活動中獲獎。
---我們始終堅持以師生為中心,凝聚萬眾一心的奮進偉力。
學校黨委始終站穩師生立場,踐行師生至上,堅持以人為本、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弘揚團結奮斗,匯聚發展合力,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和使命擔當,師生凝聚力持續提升,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深化“三全育人”,“五個思政”建設全力推進。不斷鞏固“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年成果,深入開展學海領航活動。2021年以來,學校先后獲批“省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湖北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省級示范征兵工作站”;全校學科A類競賽獲國家級獎127項,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全國銀獎、銅獎各1項,實現了國家銀獎的突破,東風HUAT車隊獲得全國油車第2名、電車第3名、無人車第5名的好成績,學科競賽全國排名上升至232位;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保持學校體育競賽在湖北高校的領先優勢,五人制足球取得歷史性突破;5名學子獲評“長江學子”。在團中央“鏡頭中的三下鄉”評選活動中榮獲優秀文字報道團隊3支、優秀圖片報道團隊3支、優秀視頻報道團隊3支、3名同學獲評優秀通訊員、4名教師獲評“優秀指導教師”,校團委榮獲“全國優秀組織單位”。志愿服務活動再上新臺階,2個項目榮獲第六屆湖北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12名同學榮獲2021年湖北少年環保使者稱號。全校累計共有5支團隊榮獲湖北省級“本禹志愿服務隊”示范團隊稱號。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一流本科教育持續推進。2022年,獲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新獲批5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國家級和省級一流專業共達到20個)、9門省級一流課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總數增至29門),獲批3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新增3個本科專業(達到44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接受了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考查。以東風HUAT智能汽車產業學院為引領,推動國家、省、校三級產業學院建設。在校生規模超19000人,持續優化招生結構,新增1個招生省份,生源質量穩中有升,本科生考研升學率連續六年增長。積極組織訪企拓崗和校園招聘會,累計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18萬個。
深化創新能力建設,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突出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獲批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項,獲第九屆湖北省教學成果獎(研究生)二等獎1項并申報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研究生)。不斷完善研究生招生政策,研究生第一志愿錄取率進一步提高,研究生連續六年實現100%就業。
深化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結構更加優化。召開人才工作大會,制定人才工作實施意見、人才引進實施辦法,在引育人才、聚集人才、支持人才、用好人才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2022年,全職引進和培養博士62人,博士學位教師占比創新高,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衛林教授,聘用外籍院士朱遠志教授。改進職稱評審工作,選派24名教師參加工程能力培養和訪學。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培訓覆蓋率達80%,建成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系統。
深化服務保障水平,師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教職工收入不斷增長,公積金繳費比例進一步提高,職工醫療保險納入省直管理,就醫更加方便。養老保險上線工作穩步推進。田徑場、籃球場全面升級,東門凌霄長廊全面更新,校慶燈箱全新亮相,教工食堂投入運營,校園環境進行了綠化提檔,安裝電動汽車充電樁,改善了幼兒園基礎設施,師生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進一步增強,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被廣泛調動。積極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校醫院增設中醫及婦科診療項目,獲“全國紅十字模范單位”。深入推進平安校園“七防工程”建設,學校連續八年被評為“十堰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校園整體安全穩定和諧。筑牢校園疫情防線,堅持師生至上、生命至上,用行動凝聚起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合力抗疫的銅墻鐵壁,師生領導雙向奔赴,溫情守望,用心守護校園,用大愛溫暖疫情寒冬。
---我們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投身學校建設發展的偉大實踐。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被厥滓荒甓鄟淼碾y忘時光,我們始終保持堅定發展目標不動搖的信心,堅持發展道路不動搖的決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務實擔當,矢志奮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績。
強化內涵和特色,學科建設優勢凸顯。發揮學科群首席負責人作用,推進“十四五”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建設,在科學研究、科研獎勵、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科研項目等方面累計產出學科標志性成果15項。制定ESI工程學學科水平提升方案,推進碩士學位點建設,2021年以來,學校新增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統計學、材料與化工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新增物流工程與管理、工業工程與管理2個研究生招生領域,培育馬克思主義理論、翻譯、藝術3個碩士點,工學、管理學、理學三個學科門類學位點實現全覆蓋;獲批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汽車材料與輕量化制造、武當文化與文旅融合3個“十四五”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
聚焦科技服務,科學研究碩果滿盈。深化科技成果評價機制改革,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支配權和決策權。2022年,全省首家企校共建省級重點實驗室“儲能與動力電池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建設順利通過專家論證,正式啟動實驗室建設,學校省級重點實驗室增至2個;參與共建“湖北隆中實驗室”,獲批“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大學科技園”“汽車智能網聯與電子控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物理演示與探索實驗室”省級科普基地;新增1個省高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開展高校服務千企活動,舉辦汽院專場成果推介會,獲批省知識產權專利轉化專項立項,推介科技成果120余項,促成5項專利成果在企業順利轉化。主承辦100余場高水平學術會議,邀請專家學者講學交流,濃厚學校學術研討氛圍。2022年全年科研到賬經費數突破5000萬元大關。??茀f站點獲批省科協優秀站點,智庫建設成效顯現,多篇智庫成果獲省、市級領導批示。
堅持開放辦學,辦學活力不斷彰顯。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和高校聯系,建立廣泛的戰略合作關系。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共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產業創新中心”,與東風公司技術中心聯合成立“校企共建創新工作站”,與房縣、鄖西縣人民政府共建“汽車產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加強京鄂對口合作交流,選派35名本科生到北京學習、4名教師到北京訪學。強化理事會、基金會、校友會建設,全年廣泛聯系校友,校友分會總數達到31個。校友及社會捐贈達到1.07個億,學校全口徑收入突破6個億,發展格局和態勢實現新的跨越。堅持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積極開拓市場,繼續教育收入創新高。中英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教育部審核評估,與海外3所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4所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新增2個來華留學生專業,啟動孔子學院建設工作,國際合作交流穩中有進。
聚力重點項目,辦學條件持續優化。強化更名大學目標導向,加強統籌督促,經過“十三五”期間的對標建設和2022年的克難攻堅,學校事業基本達成升大辦學指標要求,我們離升大夢從來沒有如此之近過。學校新校區擴建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被納入省級重點建設計劃,8月正式破土動工,12月新大門如約亮相;汽車產業實驗實訓教學示范中心大樓、李園五號學生公寓、科創展示交流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擴建校區與老校區連通便道、智能汽車產教融合工程創新中心開工建設,校史館全新亮相,融媒體中心通過驗收并即將啟用,檔案館連續八年獲評“十堰市檔案工作達標先進單位”,入選全省數字檔案館試點建設單位,獲評全省內部審計高質量建設試點單位,美麗汽院建設有聲有色。
回顧過去,我們豪情滿懷;展望未來,我們重任在肩。迎接新挑戰,把握新機遇,謀劃新發展,實現新跨越,再創新輝煌,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也是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期盼。百舸爭流奮楫者先。面向新發展格局和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既要有“穩”的定力,更要有“進”的決心,要下超常之功、行超常之策、作超常之努力推進“奮進汽院”建設。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等待開啟。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秉持“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注、“干一行專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絲不茍,“千萬錘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事爭一流,唯旗是奪,以更加奮發有為的姿態,更加昂揚進取的精神,有力推進“三步走”發展戰略,奮力譜寫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朝著建成國內一流應用研究型大學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當我們所有人都牢記握指成拳,時與勢就在汽院,機遇就在汽院!